前段时间我去沃尔玛买冰箱。我本来计划买一款价位在1500元左右的海尔冰箱,觉得已经很不错了。但当我到了那里后,经过比较,我注意到一款2200多元的冰箱,功能更多,性能更好,让我心动不已。同时,我还看到其他品牌也有几款很不错的,价格也不算高,功能比海尔的这款还要多,看起来更划算。我有些犹豫,但最后还是选择了海尔的这款冰箱,原因如下:
1. 这个价位是我能接受的范围。
2. 海尔的产品质量可靠。
3. 这款冰箱功能多,性能好。
4. 海尔的售后服务好,一旦出现故障能得到及时的维护。
5. 海尔的信誉好,买了放心。
其实,在这五个理由中,起到关键作用的是第一、第二和第五个理由。比如,我不买TCL的产品,就是因为我朋友的朋友买了一个TCL的彩电,不到一周就出问题了,商家换了一台后,不到一个月又出现了故障,修了一周也没修好。这件事对我和我周围的亲朋好友都有很深的印象,我们都不再购买TCL的产品。我不知道这个故事传到朋友的朋友那里会怎样,但我知道TCL失去了一个原本属于它的大批客户。
其实,虽然我付了钱,但心里并不像原先那样平静。毕竟2000多元不是一个小数目。后来,送货上门后使用了一段时间,感觉还不错,才慢慢放下了心。但最近,我接到了沃尔玛商场的电话,询问送货员的服务态度和冰箱的使用情况,并嘱咐如遇到问题务必及时告知,技术员会尽快上门维修。电话结束后,我感到非常感动和欣慰。后来,我和一些熟识的朋友聊起这件事,他们也表示赞同。他们甚至说,以后再买家电就买海尔的,就算贵也无所谓。我突然意识到,产品的销售不仅仅是一场简单的交易,它还有巨大的宣传作用,而且这种宣传是免费的,但是最让人接受和信服。
我认为海尔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它把握住了客户的需求,不仅是物质上的需求,更重要的是心理上的需求!
回想起我们自己搞软件开发的经历,有几个项目是经过认真调研的?我们在开发过程中是否与用户密切交流?换句话说,我们是否真正了解客户的最终需求?客户是我们的上帝,我们是否了解他们、了解他们的需求?在开发初期,我们是否重视他们的意见?是否与他们进行了认真详细的沟通?下面仅以工程管理软件行业的需求分析为例,与大家进行一番探讨。
我不知道其他公司是如何处理需求的,但是我经历过的几家公司处理需求的方式令人惊讶:需求是根据以前的业务人员经验制定的,没有和客户进行开发前的交流。在开发过程中,随意性很大,凭感觉来进行开发,频繁地临时更改一些需求,据说是为了满足某些客户可能的需求。这些缺点不再赘述,我在另一篇文章中已经详细描述了。幸福的家庭都相似,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而不幸的项目也有着相同的不幸。
然而,也有好的例子。我有一个朋友自己搞了一个工程项目管理系统,只有两个人,其中一个人专门负责了解客户需求,然后根据自己在本行业的经验制定了详细的需求,并根据需求制定了功能需求说明书。然后与客户继续沟通,客户提出变更后重新设计并重新交流,然后朋友根据功能需求说明书进行开发。据说,他们的软件已经卖出了好几套,客户都对他们的软件赞不绝口,偶尔有小的需求变动,只需要做一些小的调整。朋友说,三年过去了,软件仍然非常流行,数据结构几乎没有改动。
那么,我们能不能从中借鉴一些经验呢?在开发初期,最好让客户参与我们的需求分析,认真听取客户的意见,在这方面不要与客户争执,当然也可以提出建议。我们要把客户当作上帝,了解他们,了解他们的需求。我们是否尊重客户的意见?是否与他们进行过认真详细的沟通?这些都是需要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