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行业既是一个传统的产业行业,又是一个知识、技术密集的行业,经过多年的摸索,信息化建设已经在传统硬件网络建设基础上发展为: 以多年积累的规划成果数据库为核心;以提高日常生产效率与项目管理水平为重点的新一代信息化管理思想。

基于计算机技术特别是INTERNET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也为建立新形式下的工程设计院管理系统与设计院管理软件提供了强大的技术基础。因 此,改变设计院传统的设计管理模式,采用计算机网络、数据库技术建立工程项目设计院管理系统是设计院提升设计管理水平、深化计算机应用 的必然趋势。
随着我国WTO的进展和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划设计院企业已逐渐进入国际化竞争,各企业已意识到借助信息化提高工作效率、降 低生产成本,最终实现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勘测、规划、设计院企业业务共同具有周期长、业务协同性强、业务范围广等特点。设计院企业根据企业业务可分为:民用院、军用院、工业 院、综合院。当前具有一定规模的设计院都已具备网络平台,并且应用了部分专业应用系统;基于现有分散业务系统整合并构建企业综合业务 系统平台的需求也是非常迫切。信息化管理是企业先进管理理念的重要体现,先进的管理理念不仅仅一味追求工作量和效益,对企业的科学化 管理,对项目的科学化控制,对流程规范的管控,对人财物的合理分配,对减少成本和提高效率都有很高的要求。
● 如何避免信息孤岛?
● 如何提高图文信息管理的效率?
● 如何使ISO质量认证体系不流于形式?
● 如何使信息化管理系统真正成为辅助管理、辅助设计、辅助经营的工具?
泛普软件根据对设计院现有管理模式、管理流程、质量体系、设计过程以及业务需求的深入分析,我们提出建立设计院信息化管理的整体解决方案。整 体方案基于ISO9001体系,贯穿项目生产的整个生命周期,从项目承接、经营计划、合同分解,项目分解,设计过程,内部审核,直至最后的 交付、出版,归档。系统是为设计企业提供将经营管理、贯标体系、项目管理、图档管理、设计过程管理、人事财务、客户关系管理、协同办 公以及跨系统应用集成的综合管理平台。系统成熟的产品模型,借助其架构的健壮、灵活和高拓展性,使云林在对每个设计院进行项目实施中 ,可以依据客户的实际状况,对产品进行完美的定制化配置和调整。
施工现场,施工的顺利与否,以前跟人有很大的关系,而如今除了跟人,还跟软件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为大家都明白一个道理,能用软件解决的问题,决不用人去浪费时间和精力。毕竟时间和人工的成本现在都不便宜,而且耽误了施工进度,也是十分头痛的事情。所以软件成了施工现场必不可少的“帮手”,那你知道这个帮手在被研发的时候,需要哪几个阶段吗?
【1】调研
就是软件开发商,对施工方的调研。调研的内容有对施工内容的了解,还有对施工人员工作内容的熟悉。不要小瞧这前期的调研,软件被应用之后,能不能给施工带来效益,靠的就是调研工作的是否顺利。这个阶段是软件开发商和施工方共同坐下来,一起针对项目讨论的阶段,不要觉得有些事情软件做不了,作为施工方,你尽管提出来,软件开发商只有彻底明白了施工的逻辑和流程,才能做出软件是否能帮你解决问题的判断。
【2】共识
调研之后,就需要达成共识了。如果没有共识,软件就不会被研发。关于共识需要注意这几点,一是施工方的需求,二是软件商的能力,三是项目的实情。这三点是需要双方达成共识的重点,哪怕有一点没有达成共识,就会导致后期被开发的软件,在项目中使用时,出现各种小问题,对施工方来说甚至是不可挽回的损失,对开发商来说是搬起石头砸自己脚的行为。一旦达成了共识,就会给开发商在研发上提供更大的帮助,至少会提高开发效率。
【3】研发
这是开发商发挥威力的时刻,一般情况下这个阶段不会太久,除非开发商需要从新研发软件所有的模块。经过长时间的积累,开发商已经备份了各种模块,针对新用户的诉求,只不过需要稍微的调整一下足矣,最多就是再开发一些没有的新模块。说的直白一点,模板已经准备好了,只需往里面添加新东西就行了。尽管如此,在这个阶段,开发商也要不停的跟施工方进行沟通,以防施工方临时有新的变动,影响软件研发的进度和交付日期。
【4】测试
一方面是开发商内部自己的测试,一方面是施工方的初步使用测试。肯定是先由开发商自行测试,没有问题时,再把软件交由施工方进行初步测试。这个阶段就是对软件进行优化的阶段,所以需要施工方积极的找出软件存有的问题,以前对软件的各种想法,只要有利于项目开展的,都不必藏着掖着。你说的越多,越有利于软件的优化,开发商也会越有动力的。最好在这个阶段把能解决的问题一并给解决了,越是放到最后,对施工越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