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普工程造价预算系统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
1、区域水资源与生态环境状况调查是水资源与生态环境评价的基础工作。
2、过去传统的调查手段是依靠水文站网、气象站网及生态环境监测点的数据采集进行的,这种办法往往受到站网布设格局的限制,站网设置多了,则需要大量的人力物理的投人;站网布设过于稀疏,又影响数据的代表性和精度;另外在一些人迹罕至或人迹难至的地方,数据的观测几乎不可能。
3、尤其是在我国西北地区,由于受到自然环境状况的限制,传统的调查手段有相当大的难度和复杂性,必须综合采用多种技术手段。
4、遥感技术的应用,可以迅速获得广大地区全面、客观、准确的第一手资料,这是以往传统手段所无法比拟的。
5、利用系统的遥感技术进行水资源与生态环境状况调查可以克服传统手段高投人、长周期、低效率的缺点,快速准确地进行区域水资源与生态环境状况调查,提供快捷、全面、准确、宏观的生态环境本底资料,为水资源与生态环境评价提供科学的数据,对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水利工程管理的特点
2.1.水利工程是在水利工程建设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纸、图表、声像等各种载体的文件材料,是对工程进行检查、维护、管理、使用的依据和凭证,是全面反映工程建设竣工情况的真实记录,是全面鉴定工程质量、查明事故原因、追究事故责任的重要依据,对工程质量起着监督和验证作用,其质量对工程质量和工程使用有着直接和深远的影响。

2.2水利由水利工程管理部门归集,一般是先在工程管理部门保存2年以后,才移交到单位综合室,这就涉及到水利工程在工程管理部门的归集、装订和保管存放,移交到部门的内容、移交时间、相关的借阅手续、保管存档时间、过期的销毁手续和程序等。
2.3 水利工程形成周期长、现实使用性强能够确保水库安全运行。如不同的投资成本、水文地质条件、河床演变、险情隐患,以及其他因素所影响的水利建设工程项目竣工验收周期存在较大差异。一般的江河护坡工程,以及面广量大的农田水利工程,通常仅需要几个月即可完成。而大型的河道工程、水库、闸坝建设,则需要几年或更长的时间才能完成。这些资料都能很好地体现和记录整个工程的管理运行的情况,今后的水利工程建设与维护需要借鉴大量已经归档编目的资料,为以后筹备其它的工程提供有价值的相关信息。
3、水务管理信息化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3.1管理制度滞后于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
随着国家对建设管理体制改革深入,工程建设项目管理体制发生了重大变化。招投标制度、监理制度、竣工验收准备制度和市场稽查制度逐步完善,政府转变职能.行政审批进行改革,系统清理、修订了部分规章和规范性
文件,使工程建设项目的内容、形成、规定、制度,以及各种 载体都发生相应变化,但与之相应的各种管理制度、法规未及时做相应的调整和修改,工程管理还没纳入新的管理机制。
3.2水务信息化对管理的重视不足
水利工程管理是一项服务性、专业性很强的工作,需要给予高度的重视。但现实中一些水利工程项目的建设单位和水管单位忽视了管理的重要性活不舍得配置专职工作人员。或虽有专职人员,但是管理责任制度流于形式。这种管理方式影响工作的质量,给工程造威很大的危害,是相隔时间较长的资料零散,无法完整、无误地归档,由此个建设管理造成重大负面影响。

3.3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水平普遍较差
有些单位管理规章制度不健全,或虽然建立了相关的规章制度,但没有形成有效的管理和监督机制。规章制度如同虚设.在项目管理工作中难以达到标准化、制度化和规范化。工作中随意性很大,导致部分不能及时归档,使得水利工程管理人员对工程情况缺乏了解。
3.4 缺乏高素质的管理专业人才,管理水平普遍较差
整理、编目、保管及提拱利用的系统性、完整性、实用性。 管理人员素质偏低,专业人员缺乏。在水利工程建设中,人员一般者是新参加工作的同志,或是工程技术人员,缺乏专业知识.对工程比较陌生。专业或有管理中高级职称的人很少,熟悉法规和制度,熟练掌握网络技术、软件应用,用电脑进行操作并对进行开发再利用的专业人才更是缺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