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们对管理软件认识的逐渐提高,企业已经不在拒绝管理软件,尤其在中国大陆稍有实力的企业都会进行管理软件选型。
企业的预算要实现“事前控制”必须把预算控制点前提,这样才能进行有效的预算控制,“定额控制”本质上是一种时候控制,业务发生后,做帐务处理时才会发现是否超过预算定额,这种控制的预算控制点是在帐务处理环节,所以是时候行为。如果吧业务控制点迁移至“物资需求计划”则在“计划”时就与预算数据进行比较,“物资需求计划”在提交时就与预算做控制比较,这样业务预算控制点发在业务发生的最前端,是一种事前控制。

企业根据采购申请生成“采购订单”(采购模块)所触发的财务影响为:
借:物资采购科目
贷:应收应付对冲(中转科目)
接收后,“入库单”(库存模块)所触发的财务影响为:
借:原材料
贷:物资采购
发票与采购订单和入库单做三维度匹配后(应付模块),所触发的财务影响为:
借:应收应付对冲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
贷:应付账款
付款单(现金模块)所触发的财务影响为:
借:应付账款
贷:银行存款
上面可以看出各个系统良好的继承性。
但国外这些软件不大重视中国的本土化,汉化不彻底,界面不尽友好,成本代价极高,高昂的软件费和更加离谱的实施费用都让许多中国企业望而却步。
其次这些软件都是国外软件,是在美国和德国那种经济制度、法律制度、社会环境下所诞生,难念有水土不服的情况。中国企业的一些自身特色难以适应,所有鲜有报纸文章报道某某国内大型集团企业使用国外管理软件获得成功的典型案例。这些国外管理软件不死则活,有些确实难以使用中国企业的自身特点,和复杂的业务流程,是许多中国企业陷入痛苦的挣扎,沙钢集团作为国有重点不得不在经历了两年多的噩梦后彻底与ORACLE 进行分手。实达电脑也是如此。还有就是这些管理软件的大中华区总裁一般都是二鬼子,不是台湾人就是新加坡人。这些人都备受西方思想鼓吹,擅长进行沙盘分析,签单前得售前顾问都特能白话说的你仿佛上了这些管理软件就步入了“人间天堂”,夸大管理软件对企业价值的最大化。所以擦亮双眼,拒绝忽悠。

泛普软件认为国内软件更能适应中国企业的发展之路,了解中国国情,虽然软件性能稳定性上差点,但咱们可以利用“解放战争”的“人海战术”进行弥补,中国的人力资源就是个便宜。而且国内的企业都是人民币结算,不想那些国外软件,狗日的都是要美元的。